貓傳染性腹膜炎(FIP)是什麼?和貓冠狀病毒性腸炎(FECV)有何不同?

作者 橘圓貓樂園長

樂園長們經常在各大FB社團中,看到有貓友的貓咪被「確診」為傳染性腹膜炎,
卻沒有典型的傳染性腹膜炎症狀,亦沒有做進一步的血檢、體液檢查或活組織採樣,
便被獸醫師要求住院做長期觀察治療,飼主一聽到這是致死率相當高的疾病,
一方面焦頭爛額心急如焚,但因為沒有更多的「資訊」而在考慮是否要轉院換醫生評估時,
一方面又擔心錯過黃金的治療時間,而讓自己的寶貝錯失了被治癒的機會。

因此,樂園長們為各位爸爸媽媽整理了一下傳染性腹膜炎的資訊,
讓爸爸媽媽可以在緊急時,對傳染性腹膜炎有基本了解,才不會對不同獸醫師的診斷有困惑或不解,
而能夠迅速判斷該獸醫師的診斷是否合理、正確,以在當下立即做出是否馬上進行治療或轉院的決定。

以下所有關於貓傳染性腹膜炎(FIP)與貓冠狀病毒性腸炎(FECV)的資料,
皆整理自由台大獸醫院院長暨台大獸醫系教授,劉振軒先生主編的《貓常見疾病臨床指引》P.15~P.28(台灣愛思唯爾出版,2013)
同時再以樂園長們對此疾病的了解作為補充。

貓傳染性腹膜炎(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),為由貓冠狀病毒所引起的病毒性疾病,
可感染所有的貓科動物,具有高度致死性,臨床上主要分為濕性腹膜炎(有滲出液/腹水)以及乾性腹膜炎(無滲出液/腹水)兩種,
組織病理解剖與採樣上,以多重器官血管炎和化膿肉芽腫性炎症為主要特徵。

貓傳染性腹膜炎的病原體,為貓冠狀病毒(Feline Coronavirus, FCoV),屬於冠狀病毒科,
和貓冠狀病毒性腸炎(Feline Enteric Coronavirus)的病原體相同,此病毒普遍存在於幾乎所有貓咪身上,
只有1~5%受到冠狀病毒感染(血清抗體呈陽性反應)的貓咪會進一步發展成傳染性腹膜炎,
貓冠狀病毒性腸炎的特徵,是感染冠狀病毒的範圍僅侷限於消化道,造成輕微或不明顯的消化道症狀,
貓傳染性腹膜炎會感染貓咪血液中的單核球,並藉此散布至全身,造成多重器官化膿肉芽腫性炎症或血管炎,為免疫媒介性疾病。

貓咪受到貓冠狀病毒(FCoV)感染的初期並沒有特異性症狀,
通常只有輕微上呼吸道症狀(打噴嚏、流眼淚、口鼻分泌物)或輕微消化道症狀(嘔吐、下痢、腹瀉),
即便發成貓冠狀病毒性腸炎(FECV),通常輕微感染的貓咪也不需要特別進行治療。
感染貓冠狀病毒後的貓咪,僅有1~5%感染者會發展成貓傳染性腹膜炎(FIP),
發展期從感染數週到數年後皆有案例,沒有一定期間,潛伏期可以相當長

當貓咪「開始」發展為貓傳染性腹膜炎時的初期,仍會有非特異性的臨床症狀,容易和其他病症混淆,
例如食慾不振、體重下降、活動力降低(沒精神)、毛髮粗糙、黃疸、發燒,以及對抗生素治療無反應等等,
過了這個階段後,貓傳染性腹膜炎的嚴重症狀會突然出現,病情在幾週內便會急速加劇直至死亡。

貓傳染性腹膜炎的臨床病徵上,濕性腹膜炎和乾性腹膜炎有所不同,但亦有病例是乾濕性腹膜炎同時發生。

濕性腹膜炎會有液體蓄積在腹腔(一般稱為腹水),較少在胸腔(胸腔積水),有60~70%的FIP病例屬於此類,
貓咪罹患濕性腹膜炎時,可能會因腹水蓄積在腹腔而導致腹圍明顯增加,
當腹水過多時,會壓迫到胸腔導致呼吸困難,
病理變化主要為纖維素性腹膜炎、胸膜炎、全身性血管炎、心包囊炎,
且漸進性發展出多發肉芽腫性血管炎及壞死性炎症反應。

乾性腹膜炎(無腹水)的病變則為漿膜面及實質器官的肉芽腫,最常見於眼睛與中樞神經,
臨床上可見葡萄膜炎及神經症狀。腸系膜肉芽腫可以由觸診發現,且腸系膜淋巴結會異常腫大。
乾性腹膜炎的臨床症狀會較濕性腹膜炎晚出現,整體病程亦較緩慢。

貓傳染性腹膜炎(FIP)是最常見導致腹水的疾病之一,但由於沒有可以直接確診的檢測方法,因此不易確診,
獸醫師一般需要依靠貓的病史、臨床症狀、觸診、病理學檢查、血液學檢查、眼科學檢查、X光檢查、超音波檢查、體液(抽腹水)分析等多重檢驗方式(詳見附註),
才能推斷出貓咪是否正罹患貓傳染性腹膜炎,而實驗室檢測出陽性冠狀病毒抗體含量,
可用來支持貓傳染性腹膜炎的診斷(但仍需搭配上述檢驗才能確診),
在實驗室診斷方面,由於貓傳染性腹膜炎並無可直接確診的檢測方式,較常使用的檢測方法為間接法
包括ELISA(酵素免疫分析法)、IFA(免疫螢光法)及VN(病毒中和試驗),以上三者皆在偵測罹病貓咪體內的抗冠狀病毒抗體含量,
但卻無法分辨不同血清型的貓冠狀病毒,因此,陽性檢測結果僅能顯示貓咪曾暴露在冠狀病毒下,
並無法確定貓是否現在正罹患貓傳染性腹膜炎

此外,另有幾種測試方法可直接偵測冠狀病毒本身,
如免疫過氧化酶酵素法(immunoperoxidase test)可以用來偵測組織中受冠狀病毒感染的細胞,
但卻必須以活組織採樣檢查方式才能進行。
抗原測試為使用RT-PCR(逆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)以偵測組織或體液中冠狀病毒的遺傳物質,
但亦只能偵測到冠狀病毒含量,無法確定貓咪是否正罹患貓傳染性腹膜炎。

當貓咪出現有腹水狀況時,最需要與貓傳染性腹膜炎區別的病症為淋巴球性膽管炎,
此病症與貓傳染性腹膜炎呈現出來的症狀十分相像,但不會產生胸腔積液,
而同時出現腹水與胸腔積液的貓咪,亦有可能是罹患了心肌病、淋巴瘤、化膿性漿膜炎與肝病等等疾病。

貓傳染性腹膜炎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或治癒方法,僅能透過支持療法改善貓咪的臨床症狀,
包含住院照護、輸液療法、抽腹水、抗生素治療、給予免疫抑制藥物與持續性的營養供給等等。

貓傳染性腹膜炎是以貓冠狀病毒為病原體,貓冠狀病毒經由糞口途徑自然感染,
依宿主免疫反應不同,有部分貓會成為慢性帶原者。病毒可經由口腔、呼吸道分泌物、 尿液及糞便中排出。
貓咪在感染後一週開始排毒,伴隨著持續的排毒高峰約2~3個月,以及低量排毒期約5~24個月,
貓冠狀病毒會經由母體垂直感染給幼貓,但9週齡前的幼貓不會有排毒現象。
因此,在多貓環境當中,需要盡可能讓貓咪維持在健康狀態,並減少可能讓貓咪免疫力與抵抗力降低的環境因子
以減少貓咪發展出貓傳染性腹膜炎的可能性。
環境整潔的保持上,貓冠狀病毒若不受高溫、光線及乾燥影響,可以在環境中存活高達7週之久,
但會受到一般消毒劑影響,變得脆弱且不穩定,
因此,持續性地保持環境整潔、懷疑感染的貓或新進貓應隔離照護,
並針對貓咪日常活動的範圍與環境定期進行消毒(如使用衛可消毒稀釋液、六雙啶稀釋液),
盡可能降低貓咪受到貓冠狀病毒感染的機率,也就能降低貓咪罹患貓傳染性腹膜炎的機率。

附註1:
眼科學檢查:是否有葡萄膜炎。
超音波檢查:是否有滲出液、腫大淋巴結及肉芽腫。
血液學檢查:是否有淋巴球減少症、嗜中性球增多症、貧血、高蛋白質症、低血清白蛋白、低A/G ratio、高膽紅素血症、偏高肝指數、α1-acidglycoprotein通常會大於1500μg/ml。
體液檢查 :液體具有黏性、稻麥色澤、靜置有凝塊、搖動有泡沫產生、較高蛋白質含量(大於35~60g/L,且其中至少有50%為血清球蛋白)、低A/G ratio、細胞數小時5000000/ml、無菌、Rivalta's test。
病理學診斷:肉眼可見病變(纖維素性肉芽腫、肉芽腫性胸膜炎、腹膜炎、多重器官及淋巴結滲出液與肉芽腫)、多重器官血管炎、化膿性肉芽腫病變、腎小管腔狹窄、腎小管上皮細胞氣球樣變性。